私募收益如何分成?老手跟你聊聊那些不为人知的门道

财经资讯 (4) 21小时前

私募收益如何分成?老手跟你聊聊那些不为人知的门道_https://m.apzhendong.com_财经资讯_第1张

说到私募收益如何分成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“GP和LP分钱呗”,觉得挺简单。但实际操作起来,远没那么光鲜亮丽,里面的门道可多了去了。今天就跟大家掰扯掰扯,这笔钱到底是怎么落袋的,以及我这些年遇到的一些坑。

合伙人与 LP 的博弈:利益的分配逻辑

首先得明白,私募基金本质上是一种合伙。GP(普通合伙人,也就是基金管理人)负责找项目、投项目、管项目,LP(有限合伙人,也就是出资人)负责出钱。钱是 LP 的,活是 GP 干的。那这收益,自然得有个分法。

最常见的模式是“Two and Twenty”,也就是管理费2%,业绩提成20%。管理费相对固定,按基金规模的一定比例收取,一般是每年1%-2%。这笔钱主要是覆盖GP日常运营成本,比如人员工资、办公开销、差旅费等等。这部分钱,即使基金没赚钱,GP也能拿到,所以有时候也被诟病“旱涝保收”。

但真正让GP兴奋的,还是那20%的业绩提成,也叫“Carry”(附带权益)。这玩意儿可不是白给的,通常有一个门槛,叫做“Hurdle Rate”(门槛收益率)。举个例子,如果设定的门槛是8%,那么LP在拿回本金和8%的年化收益后,GP才能开始分享超额利润的20%。这个门槛怎么设,说实话,挺有讲究的,既要体现GP的能力,也不能让LP觉得太苛刻。

门槛收益率的设置:一道微妙的平衡术

Hurdle Rate 的高低,直接关系到GP能否拿到Carry。设低了,LP吃亏;设高了,GP可能空手而归。这就像是在走钢丝,需要根据基金的投资策略、目标市场以及LP的期望来权衡。

比如,投资于早期科技公司的基金,其波动性可能比投资于成熟企业的基金要大,所以门槛可能就不会设得那么高,或者会设计一些更复杂的收益分配机制。我记得有个项目,我们基金当初投的时候,对标的是一个行业平均的增长率,但后来因为市场变化,这个增长率就变得非常不稳定。结果就是,我们投的项目表现不错,但LP要求的门槛收益率,却因为市场整体下行而变得难以企及。最后,GP为了拿到Carry,不得不跟LP磨了很久,甚至调整了基金的一些既定策略,才勉强达到了那个条件。

还有一种常见的机制是“Catch-up Clause”(追赶条款)。意思是,当GP的Carry还没有达到总利润的20%时,在分享超额利润时,GP可以先拿走一部分,直到GP拿到的Carry占到全部超额利润的20%为止。这其实是为了弥补GP在基金早期承担的风险和付出的劳动,确保GP最终能获得应有的回报。

GP的“Carry”:不仅仅是20%那么简单

很多人以为GP拿的Carry就是20%,其实不然。Carry的计算方式也有很多变种,比如“Deal-by-Deal”或“Whole Fund”模式。

Deal-by-Deal模式下,GP可以对每一个成功的退出项目单独计算Carry。也就是说,只要一个项目赚钱了,GP就能分享这部分利润的20%,即使基金里还有其他项目是亏损的。这种模式对GP比较友好,能更快地拿到收益。

而Whole Fund模式则更公平一些,GP必须在整个基金都实现了本金和门槛收益之后,才能开始分享Carry。这意味着GP需要为整个基金的业绩负责,不能顾此失彼。这种方式对LP更有利,也更能激励GP全面地管理好每一笔投资。

我个人更倾向于Whole Fund模式,虽然它对GP的压力更大,但从长期来看,更能体现GP的价值。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基金,就采用了Deal-by-Deal,结果GP在早期一些项目上赚了不少Carry,但后续几个项目出现了巨额亏损,最终整个基金的整体收益并不理想。LP那时候就非常有意见,觉得GP只顾着自己的短期利益,对整体基金的管理不够用心。这事儿也给我提了个醒,在设计合伙协议的时候,怎么平衡好GP和LP的利益,真的需要非常细致。

其他可能的分配方式与风险

除了基本的管理费和Carry,还有一些其他的分配方式,比如GP也可以通过“跟投”(Co-investment)的方式,用自己的钱参与到项目中。这样一来,GP的利益就和LP的利益绑得更紧了。如果项目赚钱,GP既能拿到管理费、Carry,也能从自己的跟投中获得收益;如果项目亏损,GP的损失也会更大。

再者,合伙协议里还会规定很多细节,比如 LP 的退出机制、GP 的业绩评估方式、以及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的权力分配等等。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东西,往往在关键时刻会发挥作用。我在和一些LP打交道时,也遇到过一些LP,他们会要求在某些特定的投资领域,GP的分成比例可以适当调整,或者要求GP承担更多的风险。这就需要双方在谈判桌上反复拉扯,找到一个大家都相对接受的方案。

总而言之,私募收益如何分成,看似简单的几个数字背后,是无数次谈判、妥协和对风险的博弈。这不仅仅是关于钱,更是关于信任、责任和共同成长。一个成熟的基金,一定是在收益分配上能够清晰、公平,并且能让GP和LP都觉得“值”的。

相关推荐

“叉”的那些事儿:从基础到实操,理解其多重含义

“叉”的那些事儿:从基础到实操,理解其多重含义

“叉”字,说起来简单,但实际操作起来,尤其是跟我们打交道的各种场景,它的意思可就远不止“交叉”那么简单了。很多人一提到“ ...

· 2小时前
“熔断”:理解这个关键时刻的意义

“熔断”:理解这个关键时刻的意义

“熔断”这两个字,放在当下这语境里,多少带点让人心头一紧的味道。很多人听到这个词,第一反应可能是股市,或者某种硬件保护 ...

· 8小时前
港股有多少只:不止数字,更关乎选择与未来

港股有多少只:不止数字,更关乎选择与未来

“港股有多少只?” 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,但实际操作起来,答案远比想象中复杂。不少刚接触港股的朋友,上来就问个大概数字, ...

· 15小时前
理财到哪个银行最好?这问题,其实没个标准答案

理财到哪个银行最好?这问题,其实没个标准答案

“理财到哪个银行最好?”这问题,我听得太多了,也一直在琢磨。老实说,真要是一个“最好”的答案,那市面上就不会有这么多银行 ...

· 1天前
期货为什么如此艰难

期货为什么如此艰难

期货交易,这玩意儿,看上去光鲜亮丽,一夜暴富的传说到处都是,但真做起来,才明白那是一条铺满荆棘的路。大多数人摸进来, ...

· 1天前